|
数字低碳趋势下,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合作及融合发展时间:2023-11-02 在英飞凌看来,未来十年是低碳化、数字化“双轮驱动”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低碳化和数字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那么,如何利用半导体技术的力量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的转型?这是业界很关注的一个话题。 圆桌论坛嘉宾(从左到右):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孙龙林; 富特科技 高级市场总监 胡森军; 英飞凌科技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副总裁、英飞凌台湾董事总经理 陈志豪(主持) 大寰机器人 创始人兼CEO 孙杰; 智次方 创始人 彭昭。 低碳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讨论伊始,陈志豪简单回顾了2023年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他指出,在疫情之后,整个经济在慢慢复苏,人工智能已经在全面推动整个市场的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化数字化,并且在积极推进相关部署。同时,绿色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等各种领域正在各方面影响整个半导体产业。 英飞凌科技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副总裁、英飞凌台湾董事总经理陈志豪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孙龙林从能源角度来解读低碳化、数字化的趋势。他表示,氢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清洁燃料,可以在电力、工业、交通等领域大展拳脚。
“我认为氢能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应用趋势越来越明确,接下来就要靠产业界的持续努力,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孙龙林总结道。资料显示,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孙龙林 近年来中国推动能源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富特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核心零部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领域有独到见解。 富特科技高级市场总监胡森军表示,新能源汽车对于减排的帮助,这一点上,大家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基本是零排放或者非常低的低排放。反过来讲,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环节,以及其发电侧的排放,目前由于各国的能源情况不一样,还是有所争议。 结合整个减排的目标以及各个国家的政策,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0%以上,如果乐观的话,平均渗透率(零售侧)可以达到35%。欧洲的渗透率来到了20%,北美略微低一些。 富特科技 高级市场总监 胡森军 在智能制造领域,大寰机器人从制造的角度分享了一些低碳化、数字化的创新。大寰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孙杰说道:“从能源产业链来讲,大寰机器人更多是能源的使用端。换句话来讲,我们在使用端,从整个工业的制造和生产里还是有非常多的环节,可以实现我们需要的数字和低碳。这里有一个大前提:我们希望能够维持我们的生产能力是不变的,或者是提升的情况下,再考虑去降低碳的排放、能耗的使用。这件事本质是降本增效。” 而整个降本增效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去识别出在整个的生产环节中,到底哪些位置是消耗最大的,或者是浪费最大的。这很多时候是跟人们的所知所想是不一致的,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那么到底怎么样实现能耗的低碳?孙杰认为有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意识问题,在整个的生产环节中,大家是否同样意识到需要用更低的能耗去完成同样的生产能力?第二,是今天的主题——数字化。数字化是实现低碳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每一个环节都监测出它的碳排放或者用电量或者能耗,有多少能源是被实际有效产生效能的,就能更高效地把降低排放落到实处。 大寰机器人 创始人兼CEO 孙杰 物联网和低碳化、数字化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智次方创始人彭昭表示:“低碳化、数字化这两者之间有无缝的结合点,数字化重视的是提高效率,低碳是更直接地用一个可计量可测量的方式来衡量该效率。” 她补充道,智次方一直是产业的观察者,也做很多市场研究,包括和英飞凌也有很多的交流,一起探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在有一个词叫“数绿融合”,就是数字化和绿色,智次方也在围绕着绿色整个的闭环看数字化在哪些层面上能够更深层次的介入,这个图谱和指数预计在今年年底会发布。 智次方 创始人 彭昭 如何提升中国智能制造?中国的智能制造行业提升,是近年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首先中国制造业的体量是非常庞大的,拥有全球最全的工业门类。但是智能制造不能光是庞大,未来还要强大。具体怎么实现呢?孙杰认为,从整个制造的环节里面来讲,数字化和低碳化是必由之路——用更少的能源生产出更高性能的产品,同时更高效地监测每一个环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署。 “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我觉得目前最大的挑战是需求端的。真正推动产业变革和发展,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这个需求一定是广泛的需求,比如消费电子行业里的智能手机,每个人都需要;并且这个需求一定是不断迭代,比如现在的智能汽车。”孙杰说。 所以,智能制造需要一个新的技术变革带来新的变化和驱动,同时推动整个产业链上面再进行重构。比如说最近特别火的AI、大模型、ChatGPT,算力的大幅度提升,确实可以重构生产制造的很多相关环节。那么下一个?乃至下面的很多个呢?这需要整个产业的努力,不断去挖掘真正能够去推动产业重构的技术和方向。 AIoT对半导体有哪些需求?AIoT包含的行业很多,所以大家的需求也是五花八门的。如果提最关键的三个点,彭昭认为,AIoT行业的需求是智能化、低功耗、安全性,这是AIoT领域共通的需求。
彭昭总结道:“我觉得智能化、低功耗、安全性是AIoT的共性需求,这也是很明确的市场机遇,需要有像英飞凌这样综合能力性强的企业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数字低碳,英飞凌打造融合创新生态圆桌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是关于“英飞凌融合创新生态”的建议和想法。 孙龙林指出,融合生态是今后各个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融合可以对上下游企业相互促进,互通有无,大家对各自的需求点都可能快速地拉通,能够缩短沟通的距离,可以大大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将来肯定是各个行业各个环节都会发展为生态融合的状态。 胡森军表示,融合这个话题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也非常适用,因为融合意味着打破边界,打破边界意味着原来的边界是阻碍。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非常之巨大,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思考:
孙杰表示,融合和生态是一个特别好的提法,因为它本身就很低碳。“我们也在和英飞凌合作,有很多在汽车领域的安全架构,包括芯片,经过几十年的验证。这样一个开发流程和相关的技术积累,是完全可以把这个模式应用于机器人领域针对安全性的开发框架。” 彭昭指出,融合这个事情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发生了,因为物联网行业包含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的链条是很长的,包括端、边、管、云、用,一层一层,没有一家企业真的能够从上到下、端到端全部打通,而且打通了之后每一个都可以做到极致。所以必须和其他的企业合作,把自己的方案和别的企业方案做协同和融合。 “我观察到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前瞻性,即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领头人要有一些预判,比如说尊重对方的边界在哪里,预判到可能会有在某些环节产生摩擦,并且预先调整自己的团队。我觉得这个是更多在实施方面的一些建议,融合肯定是大势所趋。”彭昭说道。 英飞凌的高层团队和生态合作伙伴合影 |